醫生說髮

女士髮線後移可以從小預防嗎

知識分享 - 認識植髮

( 本文內容由醫生提供 )  |  免責聲明  |  版權守則  |  私隱保障



如何防止髮線後移

以下四種情況,若能及早發現適當處理,是可以防止惡化甚至上移的髮際線完全回復原狀。


1. 牽引性脫髮

可出現於童年,很多家長喜歡替可愛的小朋友紥辮子、玉米辮、馬尾辮等髮型,為了要將頭髮向後梳得貼貼服服,會用橡根束緊,或使用大量壓迫頭皮的髮夾。用力過度長期反复的拉扯,會對前額及兩側太陽穴的頭髮和頭皮造成雙重損傷,阻礙頭髮健康生長,導至毛囊萎縮最終壞死、嚴重的會在頭皮地留下永久性傷瘢,令毛髮無法再生長。過度的梳理或經常拉直頭髮,亦會導致牽引性脫髮。初期前髮際線及髮鬢邊緣頭髮變薄,隨著時間演變成髮際線後退,露出光光的前額。

香港的小朋友很多都由外傭照顧及梳理頭髮,家長要多加留意,提醒不要在束辮時過度拉扯,早發現有復元機會。


2. 斑禿

斑禿又稱鬼剃頭,由於免疫系統突發異常,體內的白血球錯誤攻擊自身正常的毛囊。敏感性體質的⼈,例如哮喘、鼻敏感、皮膚溼疹等,較容易出現斑禿,復發的機會也很大。患者初期在頭皮任何部位,包括髮際線,有小面積突然沒有了毛髮,處理不當會蔓延到整個頭甚至全身。

處理方面先調理生活習慣,均衡飲食、充足睡眠,可考慮中藥調理,但最主要還是外塗或局部注射類固醇,防止炎症蔓延,很多家長聞「類固醇」色變,但其副作用與使用劑量及療程成正比例,及早短時間低份量的使用,能安全有效改善及預防惡化。


3. 拔毛癖

患者會強迫性地,反覆拔除頭髮、睫毛、眉毛或其他體毛,多見於後枕,亦會造成明顯的前額光禿,若皮膚出現傷口可能會引致細菌感染。

通常從青少年時期開始,常见于10-13 岁,是一个终生存在的问题。據統計美國有250萬人可能患有拔毛癖,盛行率約1%。婴儿也可能容易出现拔毛行为,但通常是轻度的,不需治疗也会自行消失。

拔毛癖在醫學上被分類為衝動强迫性障碍,沮喪或壓力都有可能引發,很多患者在壓力低的環境裏會停止拔毛,感受壓力後又復發,亦會兼患有其他心理疾病例抑郁症、焦虑症等。

由於患者會隱匿病情,日常生活相當正常,很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皮膚病,特徵是脫髮區域不固定、偏於一側手容易接觸到的部位,且斷落的頭髮長短不一。除了及早求醫,更要留意患者是否受同學排斥,或成績家庭是否出現問題,


4. 休止期脫髮

成因很多,當身體或精神遭受到嚴重刺激壓力,包括高燒、營養不良、厭食、大手術等,頭髮提早進入休止期,基於頭髮的休眠期是四個月,不會即時出現脫髮,延遲到受刺激後四個月,才會有大量性頭髮脫落,髮際線及整體頭髮,會變得稀薄。及早找出原因求醫處理,有機會在四個月後重新長出頭髮,完全康復。


其他

女士在幼年或童年時已察覺到的額高、額闊、及M 字,八成是「天生額高」。若在前額或兩側鬢角,對稱或不對稱出現一塊三角形的禿髮區域,側多是「顳側三角形禿髮」。這兩類先性的髮線後移,至今沒有有效預防方法。

額部手術或外傷結疤後的頭皮,由於沒有了毛孔,原本健康的毛囊會被活生生的困死在頭皮下,做成永久性的瘢痕性脫髮,既是意外也很難避免,祗有注意小朋友玩耍時的安全,例如踩單車時要帶上頭盔等。

這三類髮線後移,最簡單的改善方法是以「留海」或向前梳的髮型來遮掩。隨著年齡增長,失髮部位若影響到社交及工作,可以考慮以植髮或仿真紋髮來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