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囊植入區癒合的三個階段
植入過程中需要在頭皮先打洞 ( Incision ),才插入毛囊 ( Insertion ),免不了在植入區做成一定程度的皮膚組織創傷,植髮完成後,頭皮傷口的修復就會立即開始,並經過三個階段:炎症、組織增生、和血管重建。
1. 發炎期
傷口充滿著紅血球、白血球、和纖維蛋白所組成的沉積物;並有大量的炎症細胞湧入為特徵。
2. 組織增生期
纖維細胞、上皮細胞、多種細胞生長因子( PDGF,TAGF,TBGF,EGF 和 VEGF ),大量遷移到受損部份,剌激傷口的癒合。
細胞生長因子
生長因子是驅動傷口癒合的主要原素,其生理作用包括:
• 轉化的 α 生長因子( TGFA )會首先在第 1 天出現
• 其餘的生長因子出現在第 3 天
• 第 7-21 天顯示所有生長因子有輕度至中度的活躍
• 第 28 天則僅存在表皮生長因子( EGF )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( VEGF )
植入部位所產生的這些生長因子,在啟動和維持組織修復階段中起關鍵作用,它們最終會從傷口部位散開,再被抑制性蛋白酶分解。 而來自移植毛囊的纖維細胞和生長因子,在控制及調節正常的生長周期,也起著關鍵作用。
3. 血管重建期
將移植毛囊植入,至血管重建,經三個
第一階段 : 血漿吸收
手術後 1-3 天內,移植毛囊會吸收附近組織積聚的血漿
第二階段 : 早期連結
手術後 3–7 天內,移植毛囊和植入組織之間形成連接,出現早期的血管重建。
第三階段 : 後期連結
第 7 天起,血管與淋巴管有進一步變化,炎症細胞和生長因子的增加,會令附近組織盤繞的微絲血管,深深地伸入毛囊根部,將血液提供至深層組織。
移植後的毛囊的生理變化
毛囊是活的組織,為了要提高移植後的生存率,了解毛囊組織的生理變化及康復過程至關重要。從供體區提取毛囊,將其放置在儲存溶液中進行保存,直至到植入稀疏部位,需要數小時,這段時間內,由於已與原居處的血管分離,沒有血液供應,會做成缺氧及積累廢品。 因此,毛囊在植入後進行血管重建的能力,能否盡快連接從受者部位接受營養並決定了存活率。 將移植物插入狹縫之一後,傷口癒合過程立即發生。 有一系列的細胞活動-水腫( 腫脹 ),紅斑( 發紅 ),脫毛,新發形成以及植髮的血運重建。
臨床特徵
腫脹
手術後,大多數患者在移植區域會出現輕度至中度腫脹。通常在一周後消失。
手術後出現紅班,但隨時間逐漸減退,大多數情況下,2-4 週後發紅會全消。
結痂( 死皮 )
1-2 週後,可使用橄欖油幫助脫落。
細胞組織變化
• 在第 1 天,僅發現水腫
• 第 3 天,有大量的「 嗜中性粒細胞 」和「 嗜酸性粒細胞 」湧入
• 第 7 天,「 嗜中性粒細胞 」和「 巨噬細胞 」一併存在
• 第 14 天留下的主要有「 巨噬細胞 」,「 纖維細胞 」,「 淋巴細胞 」,「 組織細胞 」
• 第 21 天到第 28 天,炎症細胞減少然後消失
• 第 1 至 6 個月內出現膠原蛋白 III 和 IV
移植後毛囊的生存率
完成毛囊植入可,能需要 4 到 8 個小時。這段時間的長短,對於頭髮的生長和存活,至關重要,增加離開人體的時間越長,存活則越低。隨著缺氧和的積累二氧化碳、糖、和尿素之類的廢物開始,新種植的毛囊將會被酸化。植入後的 48 – 96 小時尤其重要。如果不能重新建立循環系統( 血管重建 ),以糾正新陳代謝的不平衡,則移植後毛囊將無法正常生長、並可能死亡。
缺血後的再灌注,可透過增加自由基的釋放,導致移植毛囊的壞死,這稱為「 缺血再灌注創損傷 Reperfusion Ischaemic Injury 」。植髮的血管重建階段是逐步及緩慢的。因此,減少缺血時間並加速血管重建,至關重要。在植髮後 4 至 5 天,保持頭皮有足夠的血液供應,並將移植毛囊的缺氧和缺血減低,可提高生存率。
移植頭髮的脫落
移植的毛囊若能存活,則會繼續發生以下情況:
• 從第一天開始,小部分頭髮會繼續生長,並不脫落
• 1–6 週後,大多數植入的頭髮會脫落
• 有些頭髮需要較長的 7–12 週時間才脫落
舊有頭髮脫落後,新頭髮將在 2-4 週後開始生長。到第 6 個月時,大多數植入區都會出現新的頭髮,但生長速度因人而異,難以預料的,但使用局部米諾地爾作為輔助治療,會有一定幫助。